2020年8月7號,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城鎮工作委員會組織戰略合作單位及有關領導一行前往寬城滿族自治縣亮甲臺鎮北五溝股份經濟合作社考察。
亮甲臺鎮地處都山腳下,寶豐、寶利等礦山企業坐落于此,但農業基礎相對薄弱。因此,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農業效益勢在必行。經過該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依托原有優勢,重振紅星蘋果品牌,廣泛栽植紅星蘋果樹。
思路已定,目標明確。亮甲臺鎮搶抓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機遇,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帶動為主,鼓勵農民土地集中流轉,發展高端規模有機農業基地。通過“農戶(貧困戶)+支部+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發展模式,鼓勵村民憑土地或資金入股,發展高端雜糧基地和特色林果基地,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我們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了土地1000多畝,占到了全村耕地的80%”據北五溝村黨支部書記王秀生介紹,他們投資近300萬元栽植了紅星蘋果樹3.5萬株,并間種了谷子、黃豆、油葵、中藥材等。為保證果樹的成活率,該縣林業部門還定期派技術員前來指導。
北五溝村只是亮甲臺鎮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按照“堅守生態、創新轉型、融和提升、全面進步”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半壁山村發展油桃大棚20個,大汗溝村流轉土地500畝與承德寶琢釀酒有限公司合作種植釀酒高粱;承德艾格瑞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的米業深加工建設項目加速推進,承德盛泰源果品廠與天津明珠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資900萬元進行技改擴建,啟動了飲料、罐頭、蜜餞等多條生產線,集產品研發、果品生產、儲藏、加工、交易、展銷于一體的山楂產業園初見成效。
依托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亮甲臺鎮走出了一條“黨建+產業轉型示范基地”脫貧攻堅的新路子。該鎮全年發展紅星蘋果基地800畝,發展酒高粱、黃豆等雜糧基地1500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該鎮黨委書記趙學勇介紹,該鎮將進一步擴大優化轉型升級結構,帶領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轉型升級致富新路。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城鎮工作委員會主任張記明聽完趙學勇書記的報告后說:生態產業園區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第3代產業園區.生態產業園區是包含若干工業企業,也包含農業,居民區等的一個區域系統.它通過產業園區內物流和能量的正確設計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形成企業間共生網絡。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都正處于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勢必重新審視傳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以區域集中、產業集群、開發集約為方向,引導不同區域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帶動研究創新力量和服務體系集聚,促進產業上下游和協作關聯企業,通過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觀生態鏈,集成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經濟轉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賈筱昕對這次的考察表示了肯定:現代產業生態理論研究表明,產業生態圈是指一定區域內,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業等要素有機排列組合,通過產業鏈自身配套、生產性服務配套、非生產性服務配套以及基礎設施配套,形成產業自行調節、資源有效聚集、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的一種多維網絡體系。堅持以產業園區為核心構建產業生態圈,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相比傳統的產業地產商,現在我們要更注重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合一,以構建真正具備打造生態系統所需產業資源的生態林農業科技園區。”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城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孫娟、副主任董正、調研部主任劉春燕、外聯部副主任張玉成,全國綠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管理辦公室總督察、全國綠色基地三農工作委會員主任丁祖軒,中科院電子所焦彥斌,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產業設計中心副主任王德軍、主任助理劉忠濤、產業設計中心主任焦磊、李璐,綠維文旅集團分院院長高彥學均發表了各自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