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晨、于嘉)河南周口2個月查出5千余名“吃空餉”者,河北寧晉清理476名“吃空餉”人員……9月份,一些地方向“吃空餉”現象“開刀”,揪出了一批尸位素餐者。如此多“吃空餉”者隱匿于各行各業,是誰為他們裁制了“隱身衣”?空餉背后,又暗藏著多少空閑的冗崗?
調查顯示,一些機關事業單位成了“吃空餉”的重災區。記者在采訪中就曾遇到這樣的情況:為陪孩子在大城市讀書,內蒙古某縣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去上班,工資照拿;在陜西榆林一些縣區,個別公職人員占著單位編制另謀發財路,一邊商海搏擊,一邊拿著旱澇保收的工資“保底”。
原國家人事部2006年發出的一項通知明確指出,“‘吃空餉’嚴重違反國家人事和財經紀律,損害了黨和國家形象,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然而,“一個蘿卜一個坑”,職工缺崗,工作照常,其職位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這些崗位是否應與吃空餉者一起“下崗”?
財政供養人員偏多在一些地方飽受詬病。記者在陜西關中某縣采訪時就曾聽到當地干部談起,該縣財政供養人員有1萬多人,而這個縣的總人口不過20余萬。在不少地方,部分基層單位片面強調參照對應、上下一般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甚至因人定崗,浪費了大量人、物、財力。個別基層干部整日無所事事,“喝茶看報混日子,上網聊天等下班”。“吃空餉”現象是這些病體上的膿瘡,不失為裁減冗崗的一個切入點。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眼下,從中央到地方正在推進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裁撤冗員冗崗一刻也不能拖延。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冗員、冗崗不正是這樣的問題嗎?
河南周口自查“吃空餉”值得肯定,下一步就應當好好討論有多少冗崗應盡快切除。在此過程中,有關單位必然會面臨自我改革的巨大壓力,因此必須把整個過程向全社會公開,借助公眾監督的力量,做好這臺艱巨的“手術”。